人工智能行业必读:22位AI江湖大侠纵论行业未来
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落下帷幕。如果说ai行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江湖,那么每年上海都集聚了ai江湖上的各路英豪。这次,我们采访了其中的22位“江湖大侠”,涵盖了元宇宙、芯片、脑机、大数据、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请他们聊一聊企业立足于ai江湖的独门绝技,以及对整个ai行业未来的展望。
【元宇宙】
希望未来创作者们不用受困于体力工作
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张俊波
unity是全球领先的实时3d引擎,是可以帮助打造元宇宙世界的底层工具。未来元宇宙世界的数字资产必定是海量的,而当下生产数字资产的技术门槛、资金成本都非常高昂,如果不能做到规模化、低成本开发,元宇宙的到来就遥遥无期。通过将ai技术集成至现有创作流程,unity不仅简化了元宇宙中人物、场景和物品的制作流程,也在交互设计和行为模拟两方面为元宇宙提供了革命性的加速。基于ai赋能的unity创作流程,企业不仅能够更智能、更大规模地打造出符合元宇宙时代风格的数字资产,还可以让这些数字资产以更接近真实世界的方式与真人实现交互。
就在上个月,unity刚在中国建立了全新的区域性的合资企业——unity中国。未来五年,unity中国将作为一家完全植根于中国市场的合资企业,努力实现技术的本土化,并建立本土化团队。unity中国致力于打造出更适合中国开发者、符合市场要求、并且适配国内各种软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实时3d引擎,支持并提供本地化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期待能与本地的合作伙伴一起,众行致远,建立起良性的产业生态。
ai技术带来的每次革新都是颠覆性的,大胆设想的话,我希望未来ai将负责所有的技术性工作,创作者们只需要提供创意,就能够快速打造出成品,再也不用受困于体力工作。近期最让我期待的ai技术就是nerf。这项技术有望颠覆当前gpu算力对光、声、画的影视化表达,完全改写虚拟3d世界的呈现方式。
【元宇宙】
未来的元宇宙世界更应关注人
世纪华通集团总裁 谢斐
以技术为底层的元宇宙时代必将大幅度地推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也可能让普通人的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世纪华通在元宇宙的开发过程中,始终秉持以虚强实、由实创虚的理念,去探索元宇宙融合创新的道路,赋能、助力更多的实体产业。
目前,世纪华通正在元宇宙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脑科学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在基础研究领域,2020年世纪华通与浙江大学共建了传奇创新中心,聚焦脑科学、脑机融合、人机交互、梦境研究等多个基础领域;今年5月,传奇创新中心获脑机突破性成果入刊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在成果转化方面,世纪华通孵化了生态企业数药智能,专注于心理学和精神科学治疗领域,研究数字药物疗法针对大脑神经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已有三款数字疗法产品落地。
我认为,未来的元宇宙世界,在关注技术演化和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应关注人。世界不应该是冷冰冰的,不是只有0和1的代码,一定是有温暖的力量在的。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日新月异,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新技术、新科技的革新中,借助女性独特的视角,不仅让未来的元宇宙发展更具人文关怀,也能探索出元宇宙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
【元宇宙】
将ai与ar相结合开发出新型人机交互形式
诠视科技创始人、ceo 林瓊
我们企业的定位是做底层的感知与交互技术,提供xr(扩展现实)全栈式解决方案,这也是元宇宙的入口技术,我们致力于帮助人们实现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虚实融合与沉浸式交互。我们自主研发了基于vslam的xr多人协同解决方案和配套使用的智能眼镜,让用户能在混合现实中,多人针对同一虚拟目标物,精准、顺畅地完成协作任务。
我们能看到,医疗、教育行业中,对于沉浸式的感知交互是有刚性需求的,特别是数字医疗领域,对空间的计算交互精度要求非常高,这恰恰给了我们做底层解决方案企业能够赋能行业的机会。未来我们将注重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垂直行业的应用结合起来,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开始在视力矫正、ar手术导航等医疗领域、教育和智能制造等行业落地。
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潮流,如果能将ai与ar相结合,开发出新型的人机交互形式,这将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改变人类生活最有力的工具。这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方向。上海是众多xr技术创业公司聚集的高地,能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享受到政策、经济上的红利,对于科技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
【芯片】
算力将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核心“引擎”
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 赵立东
在今天的行业发展环境下,人工智能芯片国产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燧原科技作为国内ai芯片初创企业,专注研发针对云端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定位于人工智能训练及推理解决方案,是国内第一家云端训练和推理产品迭代到第二代的科技企业。
燧原科技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经推出了第二代云端ai训练产品“云燧t20/t21”和ai推理产品“云燧i20”以及配套的“驭算”软件平台,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又推出了针对大规模、集约化人工智能算力应用场景推出的高性能人工智能加速集群产品“云燧智算机(cloudblazer pod)”。目前,燧原科技的第二代产品已经量产,并逐步实现落地规模化。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研发第三代芯片,预计于2023年发布。
在国家东数西算的政策指导下,算力将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引擎”,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尤其是智慧城市、智慧科研、智慧工业等应用场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些应用场景往往具有资源规模大、服务范围广、应用上线急迫、运维经验有限等特征,同时人工智能相关异构算力架构更加增加了从架构设计、集群搭建、系统验证到应用上线的整体复杂度,将造成系统资源浪费、系统资源使用率低、系统规建整体时间过长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大规模、集约化人工智能算力应用场景推出的高性能人工智能加速集群产品,将有效解决以上痛点,可广泛应用于数字政府、科研院所、科创平台等企事业单位。
【芯片】
新的算力芯片必将应运而生
天数智芯执行董事长兼总裁 蔡全根
天数智芯做的是通用图形处理器(gpu)芯片,在ai江湖立足,靠的是产品计算能力更强、灵活性更高、通用性更广。公司2021年3月发布的7纳米云端训练通用gpu——天垓100,是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通用gpu产品,已广泛用于互联网、智能安防、生物医疗、教育科研、智算中心等不同行业众多应用场景。
未来五年,天数智芯将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升产品通用优势、图形处理能力、计算效能,促进ai、图形渲染与通用计算融合,探索走出一条通用gpu赶超发展道路,希望成为世界一流的算力引擎企业。我们有明确的规划,天垓100之后,二代产品计划明年推出,同时,第三代产品也已立项,希望第三代产品能实现ai、图形渲染与通用计算的融合,实现跨越发展。此外,公司2022年5月点亮的云端推理通用gpu芯片——智铠100将在今年四季度量产,这款产品也将持续升级。
ai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于ai算法、应用本身,更多是在计算能力上。如果说以前计算能力可以计算1乘1,现在能够计算100乘100,未来将不是1万乘1万,而是1亿乘1亿。计算能力急剧增长,就算是当前主流的通用gpu也无法支持,新的算力芯片必将应运而生。我相信新一代芯片将带来更强大的通用性,让人工智能赋能更多行业和更多领域,释放每个人的生产力。
【脑机】
脑机接口未来将聚焦脑相关疾病诊疗落地
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ceo 韩璧丞
作为一门综合技术,脑机接口需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脑科学、生物传感、信息编码解码、神经反馈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实现大脑与机器之间的双向通信。虽然我们是创业公司,成立仅7年,但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底层积累上已长达12年,核心团队来自哈佛、mit、哈工大等全球顶尖高校,在算法、材料、电子电路等方面经过了很多的探索。brainco强脑科技科研团队通过研究攻关,申请脑机接口领域核心知识产权近200项,专利储备在脑机接口领域居全球前列。其中,团队研发的“固态凝胶电极”“智能假肢算法机理”等至今仍处于世界前列。
目前,我们的智能仿生手,采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构建了仿生的神经肌肉通路,实现了截肢用户残肢端神经肌肉活动与假手运动间的无创连接,通过国产化方案打破国外垄断,将售价降低至同类型产品的五分之一,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业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未来五年内,我们将持续进行脑机接口的产业化,推出更多受到市场认可的各类脑机接口产品,具体将聚焦于睡眠障碍、孤独症、阿尔兹海默症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和产业化落地。
全球目前有十亿人正经受脑相关疾病的困扰。我们相信脑机接口技术在未来一定是一项能够解决人类全部与大脑相关的疾病的技术。我们希望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的干预及辅助,帮助人类生活更美好,寿命更长,身体机能更强大,开启生命更多可能性。
【脑机】
脑机接口将成为下一代元宇宙入口
脑虎科技创始人、ceo 彭雷
我们企业主攻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采用天然抗菌且可控降解的材料蚕丝蛋白包裹微创植入技术,这样在微创手术过程中,不易引发炎症,创口更小,愈合更快。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制出集成式颅顶半植入bci-neurointerface,该产品最高支持256通道,相比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通道数(128ch)提升1倍以上。
未来五年,脑虎科技主要面向的两个市场,一个是以“脑计划”为依托的科研市场,助力“脑计划”的基础研究工具平台;另一个是明确医学价值的医疗市场,针对明确的适应症如渐冻症,高位截瘫、失明等,然后脑虎会按照医疗产品的合规和流程逐步稳妥地推进临床计划。
脑计划可谓是人类第四大科学计划,其中脑机接口作为底层核心技术,关乎中国“脑计划”几乎所有关键内容,长期稳定读写大规模神经元动态网络数据成为了技术的重要关键点。随着近10年来,脑机接口的底层技术迎来了大幅发展,脑机接口行业迎来了“拐点”。脑机接口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同时未来随着元宇宙的不断发展,以及脑科学的不断探索,脑机接口将成为继vr、ar之后下一代元宇宙入口。
【大数据】
适应“多模态”场景的ai是未来
星环科技创始人、ceo 孙元浩
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的时候,通常绕不过算法、数据、算力这三个问题。星环科技作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从业者,始终坚持自主可控的分布式存储、计算的研发,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长期且持续的研发。结合在十几个主要行业千余客户的实践,星环充分融合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力,提供了覆盖数据的集成、存储、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数据、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为企业级客户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和不同需求、不同场景的“星基变”产品、方案和服务。
未来我们期望看到,适应“多模态”场景的全生命周期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三驾马车,在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只长于处理特定领域、特定数据情况、特定结果预期的任务,比如常见的分布式大数据储存效率低、ai算法难迁移、ai idc建设费用高的问题,或者音视频识别、智能标签,表格数据的分析等等场景,但是当前人工智能正迅速突破单一算法、数据、算力领域和单一模态数据的藩篱。以数据为中心、关注隐私、安全、可信、持续开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发展,正在或已经孵化智慧城市、智慧医疗、金融科技、生产工艺优化等服务的优秀技术、平台和应用。
还有人工智能加速各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对复杂问题实现降维打击:如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科学问题研究的新的方法论,虽然当前还在发展的早期,但近年来,无论是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疾病研究防控的应用,对蛋白质的预测(alphafold),还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发现粲夸克的存在证据,都展现了惊人的活力和爆发力。
【大数据】
拥抱新技术但不迷信某个单一技术
数库科技创始人、总裁 沈鑫
数库科技在创业13年的积累中,掌握了三个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结构化数据的量产能力。我们将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式,转变为基于多种ai技术工程化整合后的量产能力,为数字化时代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需求奠定了产能基础;其次,数据工厂产生的海量数据及词库,被运用于针对高频资讯的精准解析,我们对于金融及产业的精准理解,加上相关词库的不断累积,使得数据提取的精度日益提升;最后,数库科技多年的数据和能力沉淀,打造了中国全产业链数据体系,能将产业逻辑运用于数据的有效“编织”。这三大核心能力有机结合,形成了数库科技强大的数据引擎,且同一引擎可赋能多种场景和产品,从而实现了内外部可观的规模效应。
未来五年,公司将继续夯实核心能力,引入更多数据维度,搭建数据合作生态,并基于自身规模效应不断降低边际成本,为更多机构提供有效的数据及决策智能服务。
我们拥抱新技术,但从不迷信某个单一技术,也不主张技术的“硬着陆”。我们坚信,持续以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将技术组装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力。这就好比亨利·福特在1908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从而使汽车从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我相信,在上海沃土,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具备这种工程化能力的ai企业。
【大数据】
让ai可以用不同于人脑的方式感知世界
蜜度信息cto、微热点研究院执行院长 刘益东
在全网全媒体多模态数据的积累与智能应用领域,蜜度有十余年的垂直经验,已经建构了“跨模态信息检索”和“智能校对”两大应用。并能够基于两大应用的核心能力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从数据融合到智能认知、从策略生成到自动处理的全流程服务,全面助力政府及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未来五年,我们希望通过为媒体传播、网络安全、版权保护、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品牌决策、营销洞察等多元场景提供数据智能的标杆化应用,赋能未来世界的方方面面,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
数据智能所带来的降本增效,不仅体现在实际应用场景中,ai技术本身也极大地受惠于数据的喂养。未来,我们期待高质量的数据价值挖掘不仅可以助力算法模型的进化与迭代,也让ai可以用不同于人脑的方式感知世界,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时代。
【自动化】
将项目制数字化劳动力升级成劳动力市场
来也科技董事长兼ceo 汪冠春
来也科技立足江湖的独门绝技,是持续坚持“平民开发者及合作伙伴”的双生态战略。目前我们在全球已拥有近700家合作伙伴,有超70万人的开发者社区,强大活跃的创新和交付能力,正持续助力更多组织的数智化转型。
我们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在变化环境影响下缩小工作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数字化劳动力将是重要力量。来也科技自己内部也在使用机器人员工,比如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amy,能帮助团队完成人事方面问答、申请等服务,深受同事们喜爱。未来几年,我们希望将项目制的数字化劳动力升级成劳动力市场,有更多第三方开发的数字化劳动力在此交易,同时这些数字化劳动力都会是预训练模型,可“开箱即用”。
其实,当下整个ai行业都面临融资困难、营收不稳等问题,甚至部分ai企业业绩在持续亏损,背后成因复杂。在我看来,实现ai商业化最重要的是跟丰富的产业形态做有机结合,可以回过头来想想,是要做“ai产业化”还是“产业ai化”?我非常期待行业中能涌现ai聚焦高价值场景的应用方向,在真正以技术改善社会运转的同时,让企业行业健康发展,实现更好盈利。
【机器人】
将上海建成“服务机器人之都”
达闼联合创始人 汪兵
达闼的独门武功,是我们创新设计集成了“通信+计算+传感+动力”的标准化产品,即柔性关节sca,并以此关节为核心来展开机器人应用。作为达闼的旗舰产品,ginger人形机器人1.0版自2019年发布以来,仍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可规模化量产、可双手工作的人形智能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迎宾接待、导览讲解、舞台表演等场景。
此次大会上,我们又最新发布了ginger 2.0,其全身的柔性关节从34个增加到41个,单手抓取负重可达5公斤,远超第一代的0.5公斤。不过,将人形机器人的下肢从“盘状”变为真正可迈开腿的“双足”,才是达闼始终在攻克的目标。这需要我们突破算法,并实现硬件迭代。打闼计划在明年拿出样本,力争2025年上市。届时,拥有超过60个智能柔性关节、动作响应时间小于10毫秒的家庭“机器人保姆”有望真正进入千家万户,帮助人类分担家务并照顾老人孩子。
达闼连续五年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见证着上海机器人企业规模从五年前的约100家,增至目前超过400家。关键在于,几乎每一家落“沪”的机器人企业都发展得很好,这是有原因的。我们认为,尤其在服务机器人赛道,没人能拼得过中国。如果说大载荷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被abb、kuka等“四大家族”控制,那么在轻量级服务机器人赛道,中国的技术水准、研发能力是与海外巨头齐头并进的。中国有大量人口及海量数据,有无数应用场景可实现技术的快速落地和迭代。我国5g基站数全球排名第一,而像达闼这样基于云端的服务机器人,需要24小时在线、需要海量数据奔跑、涉及大量控制,是5g时代真正的“杀手级应用”。达闼非常希望,上海的机器人企业和协会及政府部门共同努力,高度重视基础算法研发与迭代,共同创造肥沃的行业生态环境,一起将上海建成“服务机器人之都”。在这一点上,没有其他中国城市比上海更有希望。
【自动驾驶】
纯粹的技术不能提供生产力
西井科技创始人、ceo谭黎敏
西井科技是国内少数具备全栈式开发能力的公司之一,依靠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积极走出去,业务已遍及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个节点。我们通过底层构建一个智能化的能力底座,再深度叠加港口等物流场景,用无人化的智能运输产品和系统,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借助数字化的能力,最终形成网络效应,推动全球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能化迭代创新。
经过这六年多的智慧港口实践,我们发现,纯粹的技术不能提供生产力,必须形成产品化、系统化的能力,与用户的场景有更加深入的耦合,并在具体场景中将多点的服务能力串联起来,形成完整解决方案,才能在一个场景中为用户创造多点的服务价值。
事实证明,中国科创企业在国内高强度的作业体系下打磨出的智能化产品,在海外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今年,我们的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获欧盟权威机构ce认证。我们在出海过程中,既获得了营收的迅速增长,又实现了产品标准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上海本土企业,未来五年,我们将聚焦通过“智能化+绿色化”的价值落地和效率优先,围绕大物流,以智能终端带动数字经济生态链,取智于人,用智予人,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设贡献力量。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处于“伟大事业”起步阶段
友道智途ceo 王瑞
友道智途跑在行业前列主要有两个“绝技”。一是作为一家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智慧运力服务的科创公司,除了自动驾驶技术,友道智途更关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价值。我们瞄准的是实实在在的运营场景,不断在实战去解决行业痛点问题。通过从具有商业化价值的应用场景切入,最大释放自动驾驶技术的价值。一开始就奔着商业化落地的终局去,我们的目标更纯粹,所以能跑得更快。第二个是全栈自研的投入和能力。友道智途是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全新科创公司,以领跑行业发展为目标。我们感知、规划、控制、地图、定位以及仿真等板块都有全面自建能力。结合独一无二的东海大桥洋山港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场景,我们的鸿鹄智驾系统能够实景训练、快速迭代,进而跑到行业前列。
在汽车行业大变革和集团转型期,有机会做一些有可能引领行业变革的事情,我觉得会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自动驾驶行业目前群雄逐鹿,我们需要把握每一个赛马的机会。今年友道智途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东海大桥智能重卡队列跟驰“减员化”运营测试。后续持续推进更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落地,从东海大桥走向全场景“无人化”,开拓市场,做大做强。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构经济活动各环节的重要推手,在交通出行领域、家庭家居领域、公共安全领域、手机及互联网娱乐领域以及医疗健康领域都为人们带来了便利。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目前处于一个“伟大事业”的起步阶段,正是群雄逐鹿的时候,也正处于第一个台阶爆发式增长的突破点上。相信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完善,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多元化,非常期待未来的科技生活。
【自动驾驶】
ai应承担更多艰苦劳动的工种
仙途智能创始人、ceo 黄超
我们的独门绝技是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闭环。首先是技术能力,我们有最优秀的人才,拥有从robotaxi到商用车的完整研发经验。我们今年在感知领域的论文连续命中了cvpr和eccv两大计算机顶会,同时我们也拥有最大规模的商业运营数据,并在全球有超过20个国家和城市的客户为我们的产品买单。其次是商业模式方面,道路清扫是目前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最佳应用场景,按照道路清扫的里程收费,从而跟我们的技术迭代形成了闭环。商业营收也在不断促进我们技术的进步,从而拥有更好的产品、更多的客户、更高的收益,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未来五年,公司立志于成为一个伟大的科技公司,立志于服务超过1亿人,提供更高效的、更低成本的、更温馨的城市服务。包含清扫、货运、载人等等多个方向。我们有清晰的上市计划,对千亿市值有充分的信心。
未来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老龄化,ai应该从补充这部分劳动力的角度出发,去承担更多的艰苦劳动的工种,比如说像扫马路这样既艰苦又重复性极高的工作。等ai能够大量填补这些工作空缺的时候,人类就可以去做更有创造力、更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我比较期待ai能够为人类服务,从事那些艰苦的工作。
【自动驾驶】
实现l3、l4量产还需法律法规完善
纵目科技副总裁吕迅
纵目科技在算法和软件上拥有多年的积累,能为产品持续创新做支撑,带来更出色的用户体验。纵目在研发投入占比很高,研发人员占比80%以上。我们在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厦门、斯图加特、底特律都有研发中心。其次我们一直选择深耕自动驾驶的自动泊车细分赛道,以低速自动驾驶产品为切入点。目前纵目的自动泊车产品在内业已经耳熟能详,截至目前已经量产超过50种车型,客户几乎覆盖国内所有一线主机厂,并且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比如最近很火的华为问界m5、m7车型,就搭载了纵目的自动泊车系统。值得一提的还有纵目的量产能力。纵目拥有包括软硬件设计和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以及主机厂客户关系等综合性能力。这在大规模量产中,非常关键。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行业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实际上还处于l2、l2+的阶段,要真正实现l3、l4级别的量产,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驾驶员责任的转移等。
【大厂】
通义大模型让ai从单一技能走向“融会贯通”
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达摩院副院长 周靖人
近年来,大模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理解与创造能力,且打破了传统ai只能处理单一任务的限制,让人类离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近了一步。但大模型在实现全模态和全任务的通用性上仍存在许多技术难点,同时受算力资源限制,其训练与落地应用颇具挑战。以往的模型通常是针对单一场景进行理解,比如听得懂、说得出和做得来都是不同的模型,但人的大脑并不是这样分别运作的。
为此,我们在国内率先构建了ai统一底座,在业界首次实现模态表示、任务表示、模型结构的统一。通义统一底座中m6-ofa模型,作为单一模型,在不引入新增结构的情况下,可同时处理图像描述、视觉定位、文生图、视觉蕴含、文档摘要等10余项单模态和跨模态任务,且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就相当于人类大脑,通盘来理解和处理人物。目前,通义大模型已在超过200个场景中提供服务,实现了2%—10%的应用效果提升,典型使用场景包括电商跨模态搜索、ai辅助设计、开放域人机对话、法律文书学习、医疗文本理解等。
未来我们会加强与开发者建立联系,发挥我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核心技术上帮大家找到单一模态或者多模态的能力。只有开发者们能将大模型用起来,在各行业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的能力解决实际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才会进入下一个新的阶段。
【大厂】
将以数实融合为目标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 李强
过去20多年,腾讯通过服务数十亿用户,积累了深厚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并且拥有全球性的生态布局。
ai时代,我们更多地从数实融合的角度来助力产业升级。在实践中,腾讯正与宝钢股份结合实时云渲染、视觉动捕、虚实互动、ar/vr交互等游戏技术,为宝钢热轧部建立工厂级孪生服务,最终打造全息3d裸眼效果的“全真互联数字工厂”。在航空产业,腾讯与南航集团全资子公司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基于游戏引擎能力,利用物理真实的光照和渲染等游戏技术,共同研发国产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软件系统,攻克研发国产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关键技术,以数字化助力国产全动飞行模拟机研制,加快推动国产全动飞行模拟机高质量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已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助力数字化升级。腾讯也在不断夯实底层技术能力,以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生态优势,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接下来,腾讯将以数实融合为目标,基于游戏、社交、内容、生态和技术优势,与更多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
【大厂】
人工智能发展越来越需要长期主义
京东集团副总裁 何晓冬
2017年,京东全面向技术转型,喊出“技术!技术!技术!”的口号。一声技术的呐喊叩响了京东在技术领域开疆扩土的大门。在清晰技术路径的指引下,京东云得以磨炼出应对高度复杂业务场景的“产业ai”能力,沉淀在京东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之上,形成应对大规模、极端考验的差异化技术优势。
数字经济已行至更深处。如果说产业大阔步的数字化进程是数字经济的助推器,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无论是作为驱动产业数字化下一站——数智供应链的核心技术,还是成为助力千行百业重塑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在下一个浪潮之巅都将与产业缔结硕果。
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长期主义。产业对人工智能的期待逐步从热潮回归理性,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成为共识。我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表明,只有将人工智能大规模、系统性地融入产业链的全流程,打造产业ai,才能形成更领先的产业竞争力。未来,我们将秉承开放共生的理念,将“更懂产业”践行到底,将“产业ai”扎根到底,激发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为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园区】
融合应成为下阶段ai发展重要内容
数字江海总经理 杨凌宇
数字江海是一个数字化产业城区,未来将成为承载数字化的产业、数字化的生活以及各类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全新载体,也将成为ai产业和ai技术创新发展优秀舞台。它的优势在于是一个全新开发的新城片区,因此我们有条件从规划建设阶段就为它系统植入数字化的发展基因,对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底座、城市大脑、数字孪生平台以及今后的各类数字化应用功能进行系统的规划。在这些系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和商汤、仪电、国信优易等优秀伙伴们一起,运用包括ai在内的各类最新数字化技术和理念,为城市未来的ai应用和数字化发展搭建先进的基础平台。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ai产业在各类应用方面已逐步趋于成熟。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各类不同应用间的数据和功能融合应当成为下一阶段ai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在未来的数字江海中,会聚产业、人才、消费、交通,他们会带来一系列的功能需求和数据产出,运用新的ai技术实现这些数据和功能的融合,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也必然会带来显著的效率和体验提升。
【机器人】
期待ai视觉检测算法能有大突破
节卡机器人市场总监 雷张辉
节卡柔性机器人集成ai和机器学习技术,比普通柔性机器人更智慧,具有学习迁移能力,通过训练,无需预先编程,可自主执行多种任务。目前节卡机器人有六大系列26款产品,已应用在工业、教育、医疗、食品等各行各业。
未来五年,我们想要壮大节卡+生态,比如公司接下去要推出一款焊接软件包,让机器手臂学会焊接技巧,同时机器手臂的手掌部位可以搭配各种品牌、类型的焊接工具,强大的兼容性让节卡柔性机器人能够像手机系统搭载多种软件一样,搭载各种工具,形成自己的生态。
我们希望未来机器人可以更智能,能帮人们做更多事。现在大部分机器人都是定制化的,企业往往需要配备算法工程师。因此,我特别期待ai视觉检测算法能够有大突破,不需要定制,而是像人脑一样可以处理各种问题。这样一来,机器人就真的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普通人即便不懂编程和算法,也可以把机器人当作代替人手的工具。
【文字识别】
研发与产业落地要“双轨并行”
合合信息智能创新事业部总经理 唐琪
我们专注于智能文字识别技术的研究应用,融合了智能图像处理、复杂场景文字识别、nlp等ai技术,解决图像内容识别中跨语言、多版式、场景复杂等难点,成功应用到多个商业化场景,并形成落地的产品及服务。目前智能文字识别技术在c端和b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端主要应用于合合信息旗下“扫描全能王”等app中,全球累计用户下载超 23亿;b端领域,金融业、制造业、物流等超过30个行业采用了我们的技术,来完成上百种卡证、票据、行业单据内容的精准识别。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我们展出了“钟鼎文识别”“ps防篡改检测”等项目。以钟鼎文识别为例,鼎面的文字排列细密,载体弯曲、反光、凹凸不平,这些问题其实是困扰行业的全球性难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便可推动文字识别在各领域的应用更上一层楼。
ai从诞生的初衷是要帮人去解决实际的问题,ai的未来前景如何,取决于它将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人类的工作“增质提效”。为实现这个目标,研发与产业落地要“双轨并行”。合合信息将继续对底层技术进行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保持复杂场景文字识别、智能图像处理、nlp等核心技术在行业中的领先水平。同时,面对ai落地中存在的规模化难、产业应用成本大、技术风险合规等“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实战中吸取来自社会的反馈,让技术向更贴合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维度迭代升级,真正实现用科技创新,让世界更高效。
(本文由 张杨 李晔 宰飞 束涵 俱鹤飞 吴丹璐 查睿 王力 戚颖璞 整理)
栏目主编:张杨
文字编辑:张杨
本文作者:上观新闻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